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资讯 > 教学资讯之十二

教学资讯之十二

2019年04月16日 09:21:21 访问量:536

教学资讯之十二(教学管理中心)

 

“六个教学实践”成就专家型教师

 

一、课堂教学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基础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基础、最主要的实践阵地就是课堂,缺失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课堂教学,我们追求的是特具生命力的教学效果。而对于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所在,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节课的生命力不在预设,而在生成。但特具生命力的生成不是常有的,一学期能出现一两个,对我们来说就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力求预设下的“生成”,但更应关注常态“生成”。余文森教授还给出了“我们公开课应该听什么?”的答案:一听设计,二听生成。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笔者建议:一要精心设计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课上,要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生成教学问题。生成的问题越有效, 教学就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二要善于激疑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成教学问题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让个性化的方案充分展示,这时就可能产生教学预设不到的情形——有效生成!这也是学生智慧的有机展示。三要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教师可根据方案的个数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明确每个小组要完成探究问题的方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四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后,让每个小组将本组的合作探究经历及成果充分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做评委并进行质疑,以期达到相互交流、学习之目的。五要适时点评——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入进行。教师点评引导体现在方案的归纳与简析上,体现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学生成功之处或者疑惑之处,给予肯定、鼓励或者点拨。对于超出预设的问题,教师要慎重对待,不能当即解决的,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网络查询、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实验室验证等,不可凭经验贸然得出错或对的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但激趣设疑点拨引导将会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也将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

总之,教师只要真正思考并认真实施课堂教学,就会拥有鲜活、丰富的第一手实践资料,为教学研究、撰写文章、总结教学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关键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课堂教学,我们也要坚持学思并重,避免简单机械的教学重复,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做法,不断在反思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教师只要把握好了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不想成为专家型教师也难!

对于教学反思,教师们大多都认为是课后反思,其实教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前反思是针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包括课程内容的难度、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课中反思是针对当前的教学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等。课后反思是针对已完成的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价、对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等。

也就是说,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反思,要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学研究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没有教学研究,教师的智慧就会显得很单薄,教育思想也就缺失了深刻性。所以,教学研究为教师提炼思想、凝聚精华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场所,丰富了资源。

对于教学研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此,笔者稍做改变,就成了“如果我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我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也就把教研引导的作用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教研、教育要实现和达到的目标。

教学研究对教师来讲就是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问题生成,研究如何将学生有效分组、如何实施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展示小组成果,研究一节课内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研究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阅等,真正要研究解决教师课堂上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校本教研的着眼点。我想最简单、最有效的研究方式就是学科组教师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这些交流为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四、撰写文章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前提

无论是多好的经验,教师若不能将其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其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然而撰写文章对教师来讲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话题,教师往往由于缺乏撰写文章的经验和知识,感觉无从说起,所以认为撰写文章是教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对教师要求太高。笔者也是教师出身,在此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些撰写文章的体会。

1.选题。文章的题目直接揭示着文章主题,因此,题目一定要简洁、明了、新颖,对教师来讲,要尽可能选择大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来思考、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对策要有操作性。

2.构建文章框架。题目选定后,首先要构建文章框架,从文章拟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列出大的要点和小的细节,关键是要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3.查阅文献资料。在确定了文章框架之后,对文中要阐述的主要观点的背景和现状还要做深入了解,看这个问题是否是别人已经解决了的。要查阅资料,搜集该观点的历史和最新资料,在此基础上,再不断深化自己的观点。

4.动笔撰写。在撰写时力求对每一个论点要有资料佐证并标记出来,在文后参考文献处对应注出。对每个论点都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模棱两可,人云亦云。文章中选择的事例要真实、鲜明、典型,凸显地方特色和教师职业特色。文章内容的确定要有鲜明的特色,比如写试卷分析,我们就应该先分析试卷的总体情况,包括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占分比例、考试时间、难易总体评价等,然后是逐题分析,对每一道题的分析要把握该题考查知识在课标中的要求、在教材中的呈现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启示。明确了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教师就应该知道怎么分析试卷了。在撰写过程中,对于思考不成熟的甚至感觉不能继续写下去时,不要急于求成,可以暂放一下,休息一晚上或者进行其他活动,让思维换个角度再全盘地把握和考虑文章内容、结构,这时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5.完善格式。文章的规范格式包括五部分:题目、作者、单位及邮编;摘要(300~500字);关键词(3~5个);正文(2500~3000字左右)和参考文献(一定要注意规范),最后尽可能附上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对于在一些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还要附上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邮编,摘要,关键词。

6.反复修改。一是修改错别字,消除低级错误;二是修改语句表述,严密、简练,符合规范;三是消除口语,一定要用书面语来呈现;四是请比自己水平高的同行审阅并给予修改建议,包括文章的框架结构、观点的陈述以及语句的严密性等。

7.选择刊物。投稿刊物要有本文论述的栏目设置,最好选择教育类而且是大家都知道的刊物,防止被一些非法出版的刊物所骗。同时,在投稿时要注意文章所解决的问题对教学指导的时限性,尽可能在文章刊发时刚好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至少提前三个月投稿)。

在此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编辑选择文章的三看:一看文章主题;二看作者、内容摘要和关键词;三看参考文献。所以,确定文章题目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多给某一刊物投稿,编辑见得多了就熟悉啦,几次后就会给你机会的;参考文献应尽可能选择层次高一点的,至少说明你看的资料水平高。三看过后才能决定是否刊审你的稿子。

五、成果申报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实践初探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是陕西省2006年开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活动从最基层学校开始,经过层层选拔,择优推荐上报,每一级评选均设一二三等奖,由教育行政部门颁发获奖证书。

教师参评成果包括文本类、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类、教学具类和校本教材开发类,文本类中又分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论文、教育研究专著、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教学经验总结、教育叙事、调查报告、课改特色活动、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含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究专著等)等九类,为教师提供了较大范围的选择余地和参与机会。而且像科研论文、教学设计、教学经验总结、教育叙事等与教师日常工作联系很紧密,教师很容易形成有特色的成果。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已开展六年,全省每年均有400余件优秀教学成果产生,为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为教师展示教育教学风采、总结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机遇,搭建了平台。

六、课题研究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成功之路

课题研究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资深教师来主持,课题研究成果往往以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有的甚至会形成专著。所以,专家型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解决教育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影响教育教学顺利实施或者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及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大问题或困惑而开展的行动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完成课题申报评审书,等待立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开题报告会,开始课题研究;最后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对于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

1.申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课题名称、关键词、行政主持人基本信息、学术主持人基本信息、主要参加者、预期最终成果、预计完成时间等。对于课题的选定,要基于学科基础、研究经验、兴趣爱好、教学意义和实际可能,课题名称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对于课题研究成员的构成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而确定,而不是越多越好。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

2.申报者和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主要考察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的已有思考和总结课题的能力。

3.申报者和主要成员近三年来承担的重要研究课题;主要考察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基础。

4.课题设计论证(限3000字内),包括四个方面: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课题研究价值分析;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对于课题研究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即在理论上创新或完善了哪些观点,形成了什么新的理论;在实践上指导和引领了哪些活动,有哪些有效做法。课题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旨在获得对象的客观资料,而不给予对象任何影响的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等;另一类是旨在改变和影响变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5.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限1500字内),包括: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6.研究经费预算。经费与设备是开展教育科研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研究方法需要的条件是不同的,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①资料费。用于购买、检索或复印文献资料;②印刷费: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③差旅费:外出调查;④会议费:组织或参加研讨会、课题论证会;⑤设备费:购置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如电脑等。作为小课题研究一般所需经费不多,学校多能实报实销。但确需添加设备的课题和某些大课题的研究,在方案中要把开支的项目、用途和金额—一列出来,所列的项目应是研究所必需的,要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进行谋划。

7.研究成果(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音像资料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都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没有完成课题。

课程改革需要专家型教师,而实践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以上六个教学实践揭示了要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和环节,教师只要认真实施了课堂教学,并精心进行了教学反思,潜心开展了教学研究,积极撰写了教学经验总结,深入开展了课题研究,成功申报了教学成果,就必定会成为专家型教师。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 好的教师在解惑,

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 好的教师在解惑, 更好的教师在示范, 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做一个卓越的教师, 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作者:刘可钦 中关村三小校长

听说当教师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是传授知识。

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在他眼里,讲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师,听得明白的就是好学生。

第二种是启迪智慧。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他不断追求的是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在他眼里,教师的教学要“有招”,学生的学习要“得法”。

第三种是点化生命。

这样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 好的教师在解惑,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在他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他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他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他能够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 他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 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

他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他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他懂得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他会精心营造快乐的校园生活,使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率真。

可见,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 好的教师在解惑,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如果教师看不见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就会仅凭良心满足于做一个传经布道的“经师”,那么, 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欣喜、满足、幸福之感也会随着教学技巧的熟练而逐渐淡化。

说到这儿, 自然又想起了那些著名的词句。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成长的第一境界, 即教师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成长的第二境界,即为了目标的实现, 要执著、要坚定、要能抗拒许多诱惑、要耐得住寂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成长的第三境界,就是成功后的超脱与自如。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 好的教师在解惑,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一位教师只有经常地学习、积极地实践、自觉地反思与调整, 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工作,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才能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寻找不平凡的感受,寻找教育的真谛。

这不仅是教师工作兴趣和灵感的源泉,也是我们尽享教育创造之美的源泉所在, 更是走向第三境界的必由之路。

 

 

 

教师专业成长要有三种意识

 

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成长是职业的必需,可很多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专业成长当作工作负担,看成生活压力。这种心态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甚至干扰到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样的状况长期存在,于己于学生于社会都是不利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缺少专业成长的三种意识,即成长意识、展示意识和作品意识。

成长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出发点。缺少成长意识,教师的一生都将碌碌无为,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自己也将在煎熬中结束职业生涯。不管起点有多高,只要不学习、不进步、不成长,都将被时代抛弃。有一个北师大的毕业生,到一所初中任教,本以为“手到擒来”,甚至不用备课也可以把书教好,结果不到三个月,就被家长投诉,被学校换掉。这个教训是惨痛的,也给他的职业生涯敲响了警钟。一个知名的高级教师,不仅对学科教学胸有成竹,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他因为与校领导间有误解等原因,就放弃了专业成长,不再继续学习,结果在学生评教中被评为最不受欢迎的教师。这些事例说明,起点的高与低都不是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只要有教育情怀,不断地学习成长,成长后有反思,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是迟早的事。在教育界,有一个“中师生现象”,就是最早毕业的那些中师生,尽管他们的学历水平不高,但却在教育界引起轰动,他们中有学科领袖,也有知名教育专家。他们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起点学历不重要,不断成长的精气神才是教师文化底蕴的根基。

展示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长点。没有展示意识,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动力不足,进而倦怠,直至被抛弃。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研讨展示周活动坚持了几十年,教师参与的热情一年高过一年,每个学科组、每个教师都竭尽所能展示,这是学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研讨展示周上,总不参加展示的教师,专业成长就会出问题;教育生涯出现过波折,及时觉悟的,曲折后又追了上来;总不觉悟的,就会被历史淘汰,这就是一个学校的教育生态。有一个新教师,教学基本功很好,可就是有家长,不让他上初三任教,怕耽误自家孩子的前程。这个老师不服输,决定在教育教学研讨展示周上露一手,既让几百个同事看看,也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的教学功底到底咋样。他精心准备,结果一炮走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家长的定心丸。而另一位曾经特别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由于多年懒惰倦怠,没有展示意识,专业成长几近停滞,学生反映他的问题,他不但不接受,反而尖酸刻薄,鄙视学生,最后酿成自己教育生涯最不光彩的事件,被全体学生家长扫地出门。这样的教训,每个教师都应该引以为戒。

作品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落脚点。没有作品意识,教师专业成长就会遭遇高原反应,进而停滞不前,影响发展。教师的作品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媒介上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并能广泛传播,深刻影响一批有教育情怀的人;二是在专业展示台上生动演绎自己讲的课、管理班级的作品及引领同行的专业原创作品,让作品成为诠释自己教育梦想的标的物;三是在学生成长的漫漫长河中,用爱心、理性和包容的人格魅力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这是为师者的终极作品,不求惊天动地,但求润物无声,确保每个学生的成长目标都基于个人的最好发展、都基于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基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一定要有作品意识,一定要有落脚点,一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才可能给学生一个满意答卷。

有了这三种意识,教师专业成长的状态就会发生根本变化。从出发点到生长点,再到落脚点,处处彰显师爱的善意表达、师情的温暖珍重和师魂的不断升华。这便是教师专业成长三种意识的魅力所在。(作者张忠宝,系辽宁省首批专家型校长、锦州市第八中学特级教师)

 

 

 

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

好的老师甚至会对一个人产生终身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是学业上的,还包括对世界的态度、价值观、理想、目标、性格。而不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长期性的。

所以教师这个岗位是如此重要,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师,他们不仅决定了我们孩子们的未来,甚至会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教师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工作者,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中也有提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的例子。

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征程也符合从新手到胜任、再到高手和专家的过程。同样涉及到学习、实践、思维这三个核心工作和工作,好的老师也要考虑自己的品牌,赢得社会的认可。

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都不容易,专家型教师的路径亦是如此。在正常状态下,大部分教师终其一生只能达到胜任的层次而无法再提升,其根源在于价值观、动力和方法。

记得有一次给许多北京的特级教师讲知识管理,一个陈经纶中学的物理老师告诉我,听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后他才明白探究性学习该如何评价孩子们的成果,而这个之前一直不清楚。

作为一个家长,我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都是专家型教师,估计这也是每个家长都期望的!这么多年我们也为基础教育做了一些微小的贡献,每年都通过讲座、交流、项目的形式做一些知识转移的工作,期望中国的教育能更好。

这样的活动我们还会一直做下去!

关于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如何培育大量的专家型教师,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其实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书里面说了,本文试图更进一步说说在成为专家型教师路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价值和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你是不是喜欢这个职业,但起码要认可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认为你的岗位有价值和意义,在你没有选择离开这个岗位的时候,你就有责任研究和思考如何将它做的更好,最好能够做到优秀甚至卓越。

能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工作,另一个是即便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既然做了就愿意将这个工作做到最好的人。

如果一个老师很讨厌自己的工作,他的学生一定能够看出来,这样的人也不可能产生追求和上进的动力,专家型教师也就谈不上了。

2.更大的格局

当前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陷入了“军备竞赛”的状态,即便有素质教育的想法,但结果是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以分数为导向,这种“竞赛”将老师和学生都拖入其中。这种状况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老师也是受害者。

但专家型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能教出高分的孩子,还能够超越分数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重视分数但理解分数并不能够代表一切,不同孩子的智力优势不同,有的孩子适合这种环境而有的孩子却在其他方面擅长。

有了这种认知他们就会不仅喜欢和尊敬学习好的孩子,还尊重学习一般的孩子,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专家型教师理解当前所处的世界和社会,不陷入学校的范围而跟社会脱节,能站在历史维度(时间轴)和社会维度(空间轴)上看待教育和自己的专业,避免许多教师眼光狭窄的问题,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

3.情境知识和套路

专家型教师本身是学习上的高手,他自己擅长学习并乐于学习。他深刻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理解知识的转移理论。

对于中小学教师,所传递的是人类已经成熟的知识内容,所以专家型教师的创新不在于创造出新的知识去传授,而是在于传授成熟知识方式方法上的优势。

对于成熟的知识该如何利用的知识叫情境知识,许多不会做题的孩子具体的知识可能是掌握的,只不过是在面临一个具体问题时没有想到需要用这个知识点,这背后就是情境知识的欠缺。

题海战术和刷题是掌握情境知识的一种方式,但却不是高效的方式。

而好的老师是自己能够(或者教会学生)总结提炼练习、考试中常见的情境,基于这些情境总结成相应的套路(具体可参见《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里面套路思维的章节),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在解题时判断情境的时间,也能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分数。

4.对学生正确的假设

大部分老师对于自己讲授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滚瓜烂熟,但对于第一次学习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这些却属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许多时候老师讲课学生听不懂的背后,是老师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C,所以他就从D、E、F讲起,但学生的真实情况是连A、B也不知道,这样就会听不懂。

多年以后,当过学生的人在回忆的时候都会提到,当年老师在分析问题时经常说的“显而易见,这个就应该选B”,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这个显而易见背后的东西,为什么显而易见,这其实就是对学生假设的错误。

专家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能够正确的假设,他知道学习好的、一般的或者不太好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是那些,他不会以自己知道的就认为学生知道,然后采取恰当的对策。而那些不好的老师就是完全以自己的认知来揣测学生,他可能本身的学业水平并不低,但却不是一个好老师。

对于学生水平的正确假设,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并非一次可以搞定,但这是必须要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这里面除了学生水平的假设,还包括对于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理解。

5.分类和概念能力

应试教育的不好的地方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然后让他们通过做题目掌握知识的应用,但是并不清楚知识是怎么产生的。

而在社会生产中,除了需要利用他人的知识之外,有价值的人还要能够产生知识,造成的结果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极度欠缺。

专家型教师除了擅长于教授知识,还会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知识生产能力。

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分类、概念等方式理解成熟知识是如何来的,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关联成知识面直到知识体系,经由这样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

这里面涉及到各种思考方法,其中最基础的分类、概念思维能力是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的,实证研究也证明分类、概念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一定是好的。

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

将复杂的事情通过分类变简单,能够将看似不关联的事情通过分类发现共性,这些可以帮助快速学习和解决问题。概念是对事物和规律的的抽象理解与表达,如果能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多样化的内容表达抽象成概念表明你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如果能够用几个概念将所学内容统领起来,也是对知识深入掌握的标志。

6.三个支柱两个核心

要成为专家型教师,需要真正认可这份工作(目标),需要能够持续的去努力。大部分教师也希望自己优秀甚至卓越,但如何保持持续的热情去追求卓越,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动力问题),因为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教师需要持续的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善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要满怀热情的去分析学生的需求,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并设计出相应的对策(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总结提炼,进而提升。需要持续的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建立理性、建设性和成长性的思维模式,提升思维技能(思维)。

专家型教师都善于表达,他们能说会写,乐于将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知识的层次,这一方面帮助了他们能力的提升,同时共享给同行也赢得了认可建立品牌。

 

 

 

教师专业成长依靠课堂实践

 

良好的准备是一切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刚进入教学岗位的教师更是如此。新教师通常带着热情和活力进入课堂开始教学,但是他们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可能非常艰苦并充满压力,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应对各种新的、富有挑战的状况。因此,不难理解,新教师在大多数国家都比有经验的教师缺乏自信。一些教师甚至在职业生涯初期就产生倦怠,在一些国家,超过1/3新教师在5年内离职。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教师教学国际调查深度分析报告——《教学聚焦第17期:新教师感觉自己为教学做好准备了吗》。在参与此次调查的国家和经济体中,不超过3年工作经历的新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平均比例为10%。其中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新教师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1%和3%,而新加坡的新教师比例最高,为30%,其次是英国,为16%。经合组织认为,一些国家新教师比例相对更高,可能反映了这些国家实施了更多成功政策吸引潜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也可能与提高教师职业地位或者其他激励措施等因素有关。

此次调查首先测评了新教师与有经验教师准备度的自我感觉。调查要求教师回答他们在3个领域——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学法和课堂实践——准备度的自我感觉。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似乎都相当自信,超过80%的新教师表示他们感觉3个领域的准备度都很好或非常好,超过90%的有经验教师持相同看法。

在芬兰、法国、美国佐治亚州、日本和韩国,新教师和有经验教师之间在3个领域准备度差距都低于10%或者差异不显著,而澳大利亚、爱沙尼亚和新西兰的两个教师群体在3个领域的准备度差距超过20%,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有经验的教师比新教师具有更高水平的准备度这并不令人吃惊,但是新教师和有经验教师的准备度差异呈现不同的结果。

首先,教师在所教学科领域内容知识方面准备度普遍更高。在参与调查的各国和经济体中,新教师和有经验教师都表示,在所教学科的内容方面准备度高于其他两个领域——所教学科的教学法和课堂实践。超过90%的新教师和有经验教师表示,他们在所教学科领域的内容方面准备很好或非常好。在37个国家和经济体中,这两个教师群体存在显著统计意义差异的有22个。而在其他两个领域——教学法和课堂实践知识,存在显著统计意义差异的国家超过32个。有15个国家和经济体,包括法国、格鲁吉亚、意大利和韩国,两个教师群体在内容知识准备度方面没有显著统计意义差异。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新教师和有经验教师对所教学科内容知识准备度感觉“非常好”的比例差异分别为27%和26%,具有显著差异。

其次,新教师与有经验教师在学科教学法方面的准备度差异较大,其中以色列、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和马来西亚的差异最大,分别是30%、29%、27%和21%。而芬兰、法国和日本差异最小,均只有6%。意大利和韩国两个群体没有显著统计意义差异。这样的结果表明,在一些国家,与其他教师相比,由于有限的职前教师教育或在职培训,新教师可能需要更多支持以形成对所教内容的有效教学法。

再其次,新教师与有经验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的准备度差异较大。在超过一半的参与调查的国家和经济体中,新教师和有经验教师之间对所教学科课堂实践准备度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捷克、冰岛和瑞典,两个教师群体感觉课堂实践方面准备“非常好”的比例差异超过30%。但在法国和日本,这两个群体的差异只有4%和7%,在芬兰和韩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体现了作为职前教育一部分,让未来教师接触教学,或向新教师提供不同层面的支持非常重要。

经合组织表示,许多国家和经济体的教师教育机构可能一直太强调内容知识,而不是教学的其他重要方面,如教学法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或教育科学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或者多学科领域知识等。因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配合基于证据的研究进行,要培养未来教师具备充分的教学法内容知识和课堂实践知识及学科内容知识。

优先职前教师培养的教育体系认识到了职前教育对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作用,但是,仅通过改进职前教育培养教师,既不现实,结果也并不令人满意。经合组织表示,从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天起直至整个职业生涯,为他们提供能够持续发展并成长为“专业学习者”的条件,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更为关键的一步。

 

 

教师的五重境界,致敬每一位奋斗着的教师!

 

从“教知识”到“教自己”。

微信上一位外地的教师朋友给我发消息请我支招。因为工作出色,县教育局请她在全县教师大会上做一个30分钟的发言。她“想了三天,慌了三天,混乱依旧”,于是向我求助。

我思考了一会儿,将自己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回顾了一遍,根据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将其划分成五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

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那时候,年级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师,也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带教教师。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居然与她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

第二个阶段:教方法

教了几年之后,我逐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同样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于是我开始尝试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我领悟到数学与数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那些数学知识并不能保证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在这个阶段,我逐渐减少自己讲课的比重,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探究、试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总之,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一阶段的成果是,我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数学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教状态

再后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成绩就很可能不理想。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也很顺利,为学生铺设的路径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于是,我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吃力。

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理想时甚至会停下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后也更加频繁地与学生谈心、沟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在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其学习状态成正比后,我便更执着于发掘学生的内驱力,而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乃至拖、拽,也变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个阶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个阶段奋斗了十多年后,我的教育视野有一天突然打开。回顾自己以往的努力,总还是离不开分数二字。无论是关注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完成这样一种顿悟并不容易,我经历了漫长的渐悟过程。我带过的第一届学生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我,聊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

我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曾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长大之后很平庸而调皮的孩子却大有作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辛辛苦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我将视野从学生的学习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我不再只是一名学科教师,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个阶段:教自己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而我,也的确朝着育人的目标努力了好几年。然而,在做人这件事上,我慢慢意识到教师相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学生的心灵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会自惭形秽。

有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去教学生做人?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首先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她感谢我帮她理清思路,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我正处在一段情绪的低谷中。我常常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懊恼,自己跟自己生闷气。这个过程虽然痛苦,不过我并不沮丧,因为我知道做教师是在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晰,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进而在工作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编辑:周会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台博强外国语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北坝新区 咨询电话:0816-6023456 微信公众号:stwgyxx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