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三外教师的不懈追求;交流,是三外教师的成长动力。每周一次的教师论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之窗,在这里,可以聆听最真实的学习感悟,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本次论坛之声的发声者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李晓红。
教师简介:李晓红,小学语文教师。
教育理念:孩子们就像一颗颗蕴藏着生命活力的种子,我珍惜每一颗种子,并愿意拉着他们的手,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当夏准备着与秋的告别语时,当银杏叶的指间泛起微黄时,落花又一季,恰逢三外,至此,我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时光匆匆,一晃而过,转眼之间,来到三外已经快一个月了。时间不长,但却收获满满,感悟颇丰。
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没有牛顿那样的伟大,不敢奢望能有他那样的成就,但我认为,成功的经验,至少能给我们新教师一个较高的起点,缩短我们探索真理的路途。
入职前,为了让我们新进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学部组织了多次面向全体新进教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三外的办学理念、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等诸多方面。如何备课,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组织,老师们都做了细致讲解。对于如何观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也讲得事无巨细。除此之外还有多位三外优秀教师的现身说法,毫无保留地向我们道出了他们多年来的宝贵工作经验……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使我受益匪浅,相信所有新进教师在业务上也能得到提升。
正式入职后,为进一步提高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夯实教学基本功,学校“青蓝工程”师徒结队活动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树立了我的信心。它就像一根指挥棒,坚定了我前进的脚步,使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迅速成长起来。教学督导制度的实行,更是督促我不断努力。督导老师坚持“督”“导”“研”相结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引导教师自我成长,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这也极大地调动起了我的积极性,提高了我的参与意识,让我更加精心地去准备着每一节课。
在学部全体同科教师组成的大教研活动中,教材解析,优秀教师示范课,新进教师汇报课,对某一单元某一章节的课前说课,或课后总结……见证大家智慧与思想火花的交流与碰撞,更是让我敬畏不易。大教研下必有小教研。同一本教材,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个备课组,学生的学习差距不是太显著,要教什么应该是相对确定的,因此可以相互讨论和借鉴的地方就更多。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在进行集体备课时,通常还会先“同课异构”,即提出各自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大家再评课、议课,之后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再去上课。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刻的结束,每位教师在每个班课上出现的新问题,都要收集回来再做研究、修改……当然,无论课前课后,大家每天都要在办公室碰面,交流进度,探究疑难,研究教法。学校还一直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思路。走出去即走出去见大场面,更新教师观念,调动教师激情,深知不知不觉会浪费一生,所见所闻能改变一生。请进来就是把优秀的老师请到学校上示范课,把教研工作做得好的教研人员请到学校讲经验体会。学校为我们每一个新进教师都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学校的良苦用心也使我深感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
大雁能够飞越千里,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因为他们团结起来,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让他们达到了独自所难以实现的迁徙。正如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即使再完美,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唯有融入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去,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团队就是力量的源泉。进入三外这一个月,对于我这个已经有十多年教龄的新进教师来说也深感节奏快、辛苦、忙碌、压力大……但我的心更踏实了;人更充实了,因为我融入的就是一支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新团队。比如:周洁校长的亲和、稳健;邹红校长的勤奋、务实,深入一线;王兰香主任的执着、细心、耐心;王俊英老师待人的诚心和对同事的关心;办公室姐妹们的朝气与活力。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庆幸自己被安排在这样一个团结和谐的小集体,姐妹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轻松愉悦。这里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个人会毫无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在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每一次看着同事们互帮互助,分享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我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在我的教育事业成长历程中,三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关心培养我,激励帮助我,使我能够在三外这个大家庭中以迅猛的速度成长,我也许只是一滴水、一粒尘埃,没有耀眼的光华,做不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成绩。唯愿自己是一颗星星、一粒火种,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科学的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抒写对三外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
撰稿人:李晓红
审核:张美娟